[1] 丁志国、苏治、赵晶.“资产系统性风险跨期时变的内生性:由理论证明到实证检验”.《中国社会科学》,2012(4):pp83-102。[A级期刊]
[2] 丁志国、赵宣凯.“由理论到数据;实证宏观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演进”.《求是学刊》,2012(3):pp52-57。《新华文摘》2012年9月第17期全文转载pp55-57。[A级期刊]
[3] 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12(9):18-30。[C级期刊]
[4]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价格体系的影响机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8):3-18。[C级期刊]
[5]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中美两国间价格体系的动态传导机理”.《财贸经济》,2012(7):103-109。[C级期刊]
[6] 丁志国、徐德财、赵晶.“农村金融有效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吗?”.《农业经济问题》,2012(9):50-56。[C级期刊]
[7] 丁志国、程云龙、孟含琪.“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90-97。[C级期刊]
[8] 丁志国、赵宣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跨期约束”.《学习与探索》,2012(4):81-83。[C级期刊]
[9] 杜莉、丁志国、李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碳金融交易机制的助推——基于欧盟数据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43-152。[C级期刊]
[10]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识别”.《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9)。[C级期刊]
[11] 丁志国、赵晶、赵宣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识别与农村金融政策应对路径选择”.《金融研究》,2011(7)。[C级期刊]
[12] 丁志国、朱欣乐、赵晶.“农户融资路径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样本”.《中国农村经济》,2011(8)。[C级期刊]
[13] 丁志国、谭伶俐、赵晶.“发展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效果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1)。[C级期刊]
[14] 丁志国、徐德财,王渊.“我国证券市场信息调整路径的动态区间估计” .《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11(4)。[C级期刊]
[15] 丁志国、赵晶、徐德财、张晓野.“名义风格与投资组合黑箱——基金风格漂移行为的动态分析”.《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学报》,2011(4)。[D级期刊]
[16] 丁志国、李欣欣、徐德财、赵晶.“次贷危机改变了世界资本市场的风险格局吗?——基于Copula函数的协同效应检验”.《科学决策》,2011(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B级期刊]
[17] 赵晶、丁志国、徐德财.“实证宏观经济学的因果分析范式” .《经济学动态》,2011(11)。[C级期刊]
[18] 丁志国、赵宣凯、赵晶.“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中国软科学》,2011(11)。[C级期刊]
[19] 周佰成、吴若冰、丁志国.“非对称与时变:中外证券市场波动性特征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2011(10)。[C级期刊]
[20] 丁志国、赵晶.“股权分置改革是否真正提升证券市场效率”.《学习与探索》,2010(6)。[C级期刊]
[21] 丁志国、王渊、赵晶.“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经济纵横》,2010(10)。[D级期刊]
[22] 李晓周、丁志国.“基于认知偏差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解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6)。[D级期刊]
[23] 丁志国、张晓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2)。
[24] 丁志国、李晓周.“利润区指数模型:企业利润区定量分析范式”.《中国工业经济》,2009(3)。[C级期刊]
[25] 丁志国、苏治.“基于市场摩擦的广义有效市场假说”.《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C级期刊]
[26] 丁志国、王希庆.“信任与担忧:中国共同基金执业能力评价”.《学习与探索》,2009(3)。[C级期刊]
[27]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过度反应对称周期研究——国际证券市场实证”.《管理科学学报》,2008(6)。[C级期刊]
[28] 丁志国、苏 治、杜晓宇.“CAPM跨期悖论:BETA系数时变存在性理论研究新进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C级期刊]
[29] 丁志国、李志刚、李晓周.“现代金融学的前沿问题研究”.《江汉论坛》,2008(7)。[C级期刊]
[30] 丁志国、李晓周、王希庆、赵宣凯:“理性套利还是噪音交易:交易者的投资决策机理”,《当代经济研究》,2008(9)。[D级期刊]
[31] 丁志国.“房地产业‘拐点’后的社会财富转移”.《城市晚报》,2008年6月20日。
[32] 苏治、丁志国、方明.“跨期β系数时变结构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C级期刊]
[33] 连玉君、苏治、丁志国.“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吗?”.《统计研究》,2008(10)。[C级期刊]
[34] 丁志国、高敬一、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改革中受限股份流通次序研究”,《经济管理》,2007(1)。[C级期刊]
[35]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溢出效应与门限特征:金融开放条件下国际证券市场风险对中国市场冲击机理”,《管理世界》,2007(1)。[B级期刊]
[36]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经济周期与证券市场波动关联性:基于向量SWARCH模型的新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C级期刊]
[37] 丁志国、高敬一、苏 治、李晓倩.“股权分置改革财富分配的公允性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7(4)。[D级期刊]
[38] 丁志国、李晓周、李敏、陈旭.“噪音交易能驱逐理性套利吗?——噪音交易与理性套利的博弈”,《财贸经济》,2007(10)。《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B级期刊]
[39] 丁志国、陈旭.“机遇与挑战: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7(8)。[D级期刊]
[40] 丁志国、李晓周、苏治.“现代金融学噪音交易理论文献综述”.《江汉论坛》,2007(7)。[C级期刊]
[41] 丁志国、苏 治、杜晓宇、李晓周.“决策黑箱:现代投资决策理论新猜想”.《社会科学》,2007(8)。[C级期刊]
[42]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时变理性预期假说与过度反应假说:基于ANST-GARCH模型国际证券市场实证检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C级期刊]
[43]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疏漏与分歧”,《社会科学》,2006(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B级期刊]
[44]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改革均衡对价”,《中国工业经济》,2006(2)。[C级期刊]
[45]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方案解析”,《财经科学》,2006(1)。[D级期刊]
[46] 丁志国、闫作远、苏治、杜晓宇.“股权分置改革财富再分配效应”,《财贸经济》,2006(11)。[C级期刊]
[47] 丁志国、高敬一、谢丛梅.“吉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与制度设计”,《经济纵横》,2006(12)。[D级期刊]
[48] 丁志国、苏治.“投资者情绪、内在价值估计与证券价格波动——市场情绪指数假说”,《管理世界》,2005(2)。[B级期刊]
[49] 丁志国、苏治、杜晓宇.“基于市场摩擦的信息反映效率研究——信息漏出与渗入假说”,《社会科学战线》,2005(3)。[C级期刊]
[50] 丁志国、赵振全、苏治.“有效市场理论的思考”,《经济学动态》,2005(5)。[C级期刊]
[51] 丁志国、党伟华、李晓周.“证券市场过度反应周期性特点研究——国际市场实证比较”,《学习与探索》,2005(5)。[C级期刊]
[52]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动量交易策略与反转交易策略国际实证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1)。[C级期刊]
[53] 赵振全、丁志国、苏治.“中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非对称性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4)。[C级期刊]
[54] 赵振全、苏治、丁志国.“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非对称均值回归特征的计量检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C级期刊]
[55] 赵振全、苏治、丁志国.“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区制关联性”,《财贸经济》,2005(11)。[C级期刊]
[56] 丁志国.“现代金融学理论分歧评述”,《当代经济研究》,2005(9)。[D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