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像磁场一样集聚起强大向心力—吉林大学商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1-04-21 16:16:57     作者/出处:张宏伟     阅读次数:[]

  

    【文/张宏伟 /商学院】保持“红”的底色不变,培养新时代红色传人;坚持“专”的根基,培养新时代专业达人。吉林大学商学院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以思想引领为主线、以学业引导为方向、以服务育人为保障,不断挖掘理想坚定、学风扎实的优良传统和教育资源,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努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育人效果不断显现。

                                                          重点在“全”——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拧成“一股绳”

 

   一次次调研深入透彻、直面关切,一场场讨论畅谈体会、凝聚共识。商学院党委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之初,就牢牢把握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三全育人”促教育教学、以教育教学强“三全育人”,唱响全员育人“大合唱”。

  院党委书记闫国生表示,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仅要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更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着力形成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良好局面。为此,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打通育人渠道,扫清育人盲点。学院联动辅导员、专业名师、优秀毕业院友等资源,为学生配备名师班主任及职业生涯导师,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积极建立与家长及朋辈的桥梁纽带,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   

  从浅层到深层、从感性到理性、从外在到内在。学院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喜马拉雅FM等为网络思政平台,依托“寻声十里”“商学院党员说”“青年大学习”“青春吉大人”等品牌栏目,开展线上思政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想力量、组织力量、创新力量。与知名企业建立对接点,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空间、打造平台,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肯塔基大学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和招生宣传,鼓励学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感知国情,为青春出彩搭建广阔平台,取得全方位育人成效。

                                                             核心在“育”——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

  怎么讲、谁来讲、讲什么?这三个问题是课程思政能否富有魅力的关键。院长张世伟认为,课程思政不是灌输思想的过程,而是解放思想的过程,一定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文韬武略以商青云,学贯中西以诚立身。商学院紧抓关键节点,打造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商院特色”,把“最难讲”变成“最精彩”。入学季开展开学典礼、书记讲党课、院长第一课、迎新晚会等大型活动,助力新生“享温暖、增认同、转身份”;表彰季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激励学生“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毕业季举办毕业典礼、最后一次党课、最后一次座谈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理想、明责任、勇担当”。

  依托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等专家学者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学业育人作用,建立“名师班主任”制度,创办“院长课堂”。院长为大一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系主任答疑”,各系主任为大二学生开展专业分流说明,实现了大一名师班主任班会全覆盖,大二系主任专业说明全覆盖的良好育人环境。

  创新开展“新生研讨课”,学院8个系40多位老师,每人负责8-9名学生,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专业指导;同时,立足学科特色,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磨砺成长。

  邀请物理学院张汉壮教授为全院教师作辅导报告,现身说法、以身说教,切实提升全院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加强研究生导师思政育人理念,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陪伴、监督和示范作用,通过日常教育和实践,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发展需求的变化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和成长反馈机制,做好全过程育人的反馈与总结。

  2020年,对学院办公室、学生活动室、谈心谈话室等进行专项改造升级,并建设学生阅览室、新媒体室,现有东荣大厦、匡亚明楼、经信教学楼共15个多功能会议室,全部实现线上预约,依托学院办公硬件环境及行政人员服务育人,满足师生的教学、团学等各项活动开展。

 “浅入”而“深出”,把同学们印象中“高高在上”的马克思主义拉回到大家的身边。同学们说,学院老师们的专业课深深地扎进社会热点、扎入“我们身边”,这样的课堂学生乐意“抬头”。

                                                              根本在“情”——把“师生情”化成“报国行”

  亲其师而信其道。商学院党委认为,大学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三全育人”工作只要具有足够的“温度”,就会产生强大的“亲和力”。

  疫情初期,商学院第一时间向全体同学发出“致同学们的一封信”,引领全体同学树立正确思想、科学防疫、勇敢面对、快乐生活。学院为湖北籍同学送去口罩等防疫物资;为全院700余名学生打印并邮寄成绩单;到寝室整理学习及用品,并负责邮寄;辅导员与学生一同撰写居家抗“疫”日记,督促并鼓励同学们坚持线上学习;与在海外进行学习交流的学生视频连线,时刻关注他们在海外的学习和生活;在本科生党支部创新建立了“特殊党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商学院在网络平台陆续推出“寻声十里·听见你的声音—抗击疫情特别版”“集结—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防疫—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商院党员说-为武汉加油”等精品栏目和宣传视频。毕业生返校期间,院领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体毕业生讲授“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主题党课,让广大学生感受到武汉前线的抗疫现状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引领青年学生成长进步。

                                                            成果在“效”——把“纸上谈”转成“实践行”

  面对思维多元的“95后”“00后”大学生,学院党委认为,“三全育人”工作不仅限于在学校里和课堂上,更要推动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培养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商学专业人才,是商学院的办学宗旨,他们把“纸上谈”转成“实践行”,坚持商科学子必须“走出去”。无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还是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大赛都有商学人活跃的身影。

  打造“人生导航讲座”“实践教育基地”“职业生涯导师”“学科竞赛活动”“精品社团活动”为一体的人生理想教育体系,与知名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设立学业奖学金,激励优秀学子奋发向上、成长成才。

  选择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思想的困惑点,结合“点”提炼“问题”,再通过“问题导入”化长篇大论为小口切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转化为情感认同、政治信仰、行动自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务,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双轨并走的管理模式,成立以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为主要成员的教学督导小组,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确保课堂质量,实现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落地。

  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广袤中华大地为成长成才的最好教材,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学生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共绘同心圆,奋进新时代。

  改革创新,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从商界精英到政界英才,从治国栋梁到学界专家。经过几代商学人的辛勤耕耘,商学院校友已近2万人,莘莘学子遍布世界各地。

  过去一年,商学院引进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学以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金融学海外博士;举办吉林大学-汉阳大学商学前沿问题论坛、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年会;完成与肯塔基大学2+2项目的协议续签工作;深化与罗格斯大学的交流合作,组织两个批次近50名学生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进行短期海外交流。

  过去一年,商学院87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结项55项,其中国家级17项,学生参与率达90%,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奖项达200余人次;学院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近50%,即使在疫情影响下,仍有多名同学被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免试录取,赴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境外高校继续深造。近两年,研究生科研成果逐步突破,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70余篇。

  “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我才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博大壮美。爱国不仅是书上的文字,它真正成为我情感的归属和肩上的责任。”在商学院“迎接新机遇,宣传最美吉大”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王禹童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我们扎根祖国广袤大地,奉献青春,践行理想。”

更多内容请关注三全育人专栏:

https://news.jlu.edu.cn/zthd1/sqy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