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通知

首页 > 学院通知 > 正文

吉林大学名家讲座暨商学院第53次学术活动日——质性研究中理论原型的生成逻辑

发布时间:2019-10-17 23:47:34     作者/出处:     阅读次数:[]

讲座题目:质性研究中理论原型的生成逻辑

主讲人:杨宜音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讲座时间:20191018日下午2:30

讲座地点:东荣大厦604报告厅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  

吉林大学商学院

讲座名家简介

杨宜音,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主编。自2016年起任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变迁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己关系与群际关系、社会心态、价值观及其变迁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代表性成果见上页所示。出版独著、合著、编著著作40余部

讲座内容简介

首先从真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出问题,从人们的社会心理的研究逻辑为起点,探讨什么情况下选择质性研究?阐明找回被忽视了的被研究者的视角、类型比较的视角、阐释性质与解释意义、进行批判性、前瞻性的理论对话、展现过程和全貌;阐释根据这五类情况的质性研究如何通过资料分析提升出理论?指出哪些质性研究的资料可以提炼出理论原型?什么是成功提取的理论原型?如何判定?其次引入新的比较维度,通过对个案访谈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提出制度的影响因素,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细致分析,继而将其他个案按照与只进行比较;再次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指出原型理论或理想类型可以告诉我们,当两(几)个条件同时存在时,类型将会出现。换言之,如果某类型的出现,要具备的两(几)个条件。假如某一类型无法与维度匹配,可能说明该维度选取不适合解释这一类别的出现条件。反之,如果该维度的共变,没有导致研究者发现真实存在的类别,可能的原因是该类别尚未被发现或不存在。最后给出的结论为由于质性文本资料的丰富性以及研究的问题意识的特异性,在分析时进行的维度提取并非理论提升的唯一途径,但却是社会心理学中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容易进行对话之处,也是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容易互补之处。